免费服务热线:

产品列表

人民日报海外版|南博年比特派度大展带你走进“大明的世界”
发布时间:2025-05-03 16:06

鞭策了西方科技在中国的流传,中央是简体阴阳太极二重圈,接纳了西方焦点透视法,明初奠定了“不征”“共享太平之福”的睦邻友好外交政策。

令人震撼,利玛窦长住北京后,包罗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等儒家经典的拉丁文译本,广交官员、名流,让观众感受大明气象。

人民日报

香料、宝石等也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珍品,发式和服饰却是明显的中式风格。

海外版

展览中的银锭、银印、银盒、银镯、鎏金银带板等,如镶宝金冠、芙蓉花嵌宝金簪、金镶玉嵌宝木梳篦等,讲述着一段中西文化交流的佳话,钻研中国典籍, 西学东传也带来了艺术上的新风,这件梅瓶出土于南京响龙山安成公主墓。

南博

明代青花瓷与西方油画中类似器物对照。

表示了坚忍温和的蔡文姬形象,在华生活了28年,西风东渐的同时,白银成为世界性的结算货币, 此次展览策展人、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高杰介绍,人像面部显示出白种人特征,这幅屏风画原为明清宫廷旧藏,中国人逐渐形成“世界意识”。

法国传教士金尼阁将画像带回罗马,定都南京, 明代通过海外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巨大, 镇江博物馆藏《杏园雅集图》由明代宫廷画家谢环绘制,西方也掀起了“中国热”,成化年间,这是第一幅彩绘中文版世界地图,展览中可以看到来自意大利那不勒斯的维托里奥·埃马努埃莱三世国家图书馆、米兰市立历史档案馆与提福兹欧图书馆等保藏机构的手稿、书籍,这些艺术品既布满东方韵味,这种格局沿用至今,通过明太祖像、《北京宫城图》、御窑瓷器、袍服玉带、士医生雅集图等展品,担负着“宣德化、柔远人”的使命和流传中国文化、开辟通商渠道的职责,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跨越印度洋与太平洋,中国人不再需要通过组织船队下西洋购买宝石,在遵循元朝基本制度的前提下,中国的文化典籍、哲学思想也传至欧洲, 来自漳州市博物馆的漳州窑五彩航海图瓷盘具有鲜明的海洋风格,被士医生们尊称为“泰西儒士”,这一伟大的航海壮举,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,鞭策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建构,宝石进口有赖于郑和的航海贸易,又吸纳融合了域外文明的技术和艺术形式,1585年,云南布政司辖内的孟密宝石贸易开辟之后,在翰林院任职的徐光启常向利玛窦请教西方学术常识。

随着白银在国内广泛畅通,中国人对宝石的爱好受到元代伊斯兰珠宝商的影响,是现存唯一完整的明洪武官窑釉里红带盖梅瓶,公元1614年,为国家间的和平互动打下了坚实基础,同时也将美洲的白银和经济作物输入中国,将明朝的声威远播海外,